Frequency response is only half the game. A room with good frequency response but poor time response is still a room that sounds bad. 頻率響應只是游戲的一半,一個擁有良好頻率響應但混響時間很差的房間,聲音還是不會好聽。(摘自Anthony官網(wǎng)文獻)
RoomPerfect和Audyssey的房間聲學校正,可以將頻率響應曲線調(diào)整到平直,但即使曲線再平直,如果混響時間過長,聲音還是會渾濁難聽,或者尖銳刺耳。
聲音混響既有高頻也有低頻,低頻的波長太長、能量太大,很難通過聲學材料進行調(diào)整,與其讓它播放出來不斷反射成為駐波,還不如從根源入手,在播放前就采用經(jīng)房間聲學校正的動態(tài)EQ均衡,拉直頻率響應曲線,減少駐波頻段的低頻輸出。
那為什么中高頻不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呢?因為中高頻的波長短,能量遠不及低頻,如果直接減少輸出量,就會使中頻干瘦、高頻暗淡。而且聲音的活力主要是靠中高頻(而不是低頻),如果不輸出足夠的中高頻,就不會有充分的反射和擴散,聲音怎么可能好聽?
家庭影院混響時間未經(jīng)處理多為1.5~2秒,標準是0.2~0.4秒(空間越大越長)。聲道越多、方向性越強,越容易造成聲像混雜。但注意不要過度吸收,死寂的房間聲音聽起來很奇怪。通常標準是墻面的20%覆蓋吸音材料。
擴散的作用:在吸收的同時加入擴散,使房間保持活躍,使聲場更加平滑,這是Hi-End家庭影院的關鍵。(摘自Anthony官網(wǎng)文獻)
又吸收又擴散,不是沒事找事嗎?
其實,吸收和擴散并不矛盾。反射、吸收和擴散是相輔相成的三大要素,無論對Hi-Fi還是AV,都同樣重要。
吸收,是為了減少聲音因直接反射造成的聲像混雜,所以吸音板大多安裝在聲音的第一反射點上。家庭影院聲道越多,越需要吸收第一反射聲,以達到降低混響時間、避免聲像混雜的目的。
但混響時間短了,聲音就容易沉悶,沒有活力。劉漢盛指出:到底殘響時間對于聽音樂有什么重要性呢?雖然殘響時間不能代表聲音表現(xiàn)的一切,但是它對聲音的“質(zhì)”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聲音聽起來溫暖與否、飽滿與否、清晰與否;或者是比較明亮的、華麗的等等……適當?shù)臍堩憰r間是很重要的。
為了獲得恰當?shù)幕祉憰r間,就要給聲音留有反射和擴散的余地。反射是單向的,擴散是多向的,正確的擴散可以使聲音更均勻、更平衡、更好聽。但是要做好擴散并非易事,L先生的二次余數(shù)擴散板制作錯誤,就是擴散成災的鮮活案例。
平直的頻率曲線,只表示聲音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混響時間很糟糕,比如在空曠無人的大禮堂,再正確的聲音,也會嗡嗡作響,不可能好聽。所以,好聽的聲音,不但要有平直的頻率曲線,還要有恰到好處的混響時間,缺一不可。
Come on, let\'s Hi-Fi together!
微信掃一掃關注此公眾號,
獲取PT站注冊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