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 16,079

以下是我在客廳進(jìn)行聲學(xué)處理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

左右墻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MSR公司的初級Melody方案(上圖),左右墻的聲學(xué)板材是對稱排列的,但頂級的Symphony(下圖)卻是不對稱的,其實跟劉漢盛“亂中有序、越亂越好聽”的道理是一致的。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Anthony在大師培訓(xùn)講義中講解的左右墻聲學(xué)裝修,比上圖更加復(fù)雜,混合使用了半圓柱形2D擴(kuò)散體、余數(shù)擴(kuò)散板型2D擴(kuò)散體、立體尖錐型3D擴(kuò)散體等三種擴(kuò)散材料,而且都是左右、上下、高低不對稱的“亂”擺,但又“亂”得大有文章。

劉漢盛也指出,左右墻的安排最好是“把吸收、反射、擴(kuò)散做小區(qū)域打散安排,讓這三種小區(qū)塊平均交錯在二側(cè)墻上,這種作法比較復(fù)雜,在美觀上也要花更多心思去安排”。

可見,左右墻是家庭影院聲學(xué)裝修最復(fù)雜的區(qū)域。幸運的是,咱們大多數(shù)百姓家庭都沒地方搞獨立影音室,家里最大的空間、最適合搞家庭影院的,就是客廳。而客廳影院,恰恰可以回避左右墻這個聲學(xué)裝修的難點。

客廳的一邊是飯廳,飯廳的墻距離很遠(yuǎn),家具物件也比較多,可能就已兼具吸收、反射和擴(kuò)散的作用。另一邊是陽臺玻璃門,掛上厚厚的窗簾,玻璃的反射與窗簾的吸音混合在一起,可能也能算吸收、反射和擴(kuò)散兼具。

也許您會認(rèn)為這樣的想法有點阿Q,但咱是客廳,怎能跟獨立影音室相提并論,不樂觀點哪行。

而且這不是盲目的樂觀,這樣的空間安排,應(yīng)該會比左右墻沒有做好聲學(xué)裝修的獨立影音室優(yōu)勝。Z先生就難得表揚我家的聲場特別寬廣開闊,他家的獨立影院就很難找到類似的感覺。

地板和前墻

如果不是潮濕的南方,當(dāng)然最好是放一張厚厚的羊毛地毯,用來吸收中高頻。否則,就把地板留作反射區(qū)域。前墻也留作反射,保證正面聲場飽滿有力。與陽臺之間的角落本來可以安裝低頻陷阱,但客廳本來就不大,房價又那么貴,花錢買陷阱來占領(lǐng)一個角落,不是雙虧嗎。放心,低頻駐波有雙炮+Audyssey負(fù)責(zé)搞定。

天花和后墻

減法做得真好,啥都沒干,就剩下天花和后墻了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家庭影院聲學(xué)裝修重點是要解決什么問題?既要降低混響時間,又要使聲音有活力。也就是吸收中高頻的直接反射聲,并保持足夠的反射和擴(kuò)散。

磚墻、地磚、硬質(zhì)空間,不用擔(dān)心反射不夠。客廳和飯廳東西不少,可能也不必?fù)?dān)心擴(kuò)散太少。那咱就抓住吸音這個重點,參照Melody的方法,在天花和后墻的第一反射點吸收中高頻,或許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搜淘寶,挖到一種叫做“吸音軟包”的吸音體,在固定的邊框里填充吸音棉,外包吸音布。再深入研究,吸音棉分為好多種,邊框也分好多種,進(jìn)程越來越艱辛,省略一千字。先買兩塊試試?一問,原來還要定制。而且如此厚重的東西,怎么安裝也是個頭疼的問題!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了聚酯纖維吸音板,本身不厚只有9mm,背后密閉空腔距離越大,吸收頻率越低、吸聲效率越高。

我家沒做天花,所以有三種安裝方法:

一、把吸音板直接貼在天花樓板上,但可能會因為吸音不平衡而使聲音感覺很悶。

二、留幾公分的密閉空腔,做成一個個“大盒子”,但視覺上又可能會感覺壓抑。

三、直接掛在天花上,留空10cm,但不密閉。雖然會因為沒有密閉空腔的薄板共振,影響吸收頻率的下限和吸聲效率,但我家客廳在200~600Hz有個凹陷,本來那個頻段就偏少,所以即使吸收下限到不了500Hz也問題不大,重點是吸收更高的頻率。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在淘寶搜索聚酯纖維吸音板,會發(fā)現(xiàn)賣家特別多,價差也很大。重點關(guān)注①規(guī)格,標(biāo)準(zhǔn)是1220×2440mm,厚9mm。②每平方米的密度和重量,越大越好。③表面平整度、色差、雜質(zhì)。④環(huán)保和防火等級。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吸音板買回來,怎樣裝上天花和后墻?Melody板材有專門的掛鉤,拆裝都很方便。咱想省錢,所以要DIY,動腦、動手、創(chuàng)新!

定位

首先要找到第一反射點,Melody的安裝手冊有教,一個人坐在皇帝位上,另一個人拿著鏡子在墻面和天花移動,當(dāng)皇帝位看到音箱時,那就是第一反射點。一定要精確,不能馬虎!實際測出的位置,和你目測或者猜想的位置,通常都相差很大。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上圖是RS右側(cè)環(huán)繞的第一反射點,為什么要把鏡子用美紋紙粘在天花上?因為要定位。天花又大又空,定位是個難題。地磚是最直觀、最方便的定位方法。到五金店買一個吊線錘,就可以把天花的第一反射點垂直投射到地面。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上圖的三個紫色小方塊,就是左中右聲道的第一反射點。根據(jù)反射點確定吸音板的位置(三個藍(lán)色方框),圓形是大燈,所以中置第一反射點的吸音板就只能略為妥協(xié)靠后了。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根據(jù)藍(lán)色方框,確定掛鉤的位置(綠色十字)。把吸音板切割好,用鉛筆標(biāo)好掛鉤點,按設(shè)計圖和地磚定位,擺在地面。然后A爬上梯子,從天花放下吊線錘,B協(xié)助在地面對齊掛鉤點,移動、對準(zhǔn)、停!A用鉛筆在天花畫上掛鉤位置標(biāo)志。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因為吊線錘每次移動都會晃,要讓它靜止才能定位,這樣單手舉著一條細(xì)線在天花找位置,會非常辛苦。好在有先進(jìn)的工具,淘寶“激光垂準(zhǔn)儀/垂直儀”,無論上下左右、垂直平行,都能輕松搞定(早知道有那么好的東東,就不用搞得自己那么辛苦了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掛鉤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鉆孔打釘,好處是施工方便,每塊板一個釘就足夠承重。我用的是3M Command高曼無痕掛鉤,粘上24小時后就可吊掛額定重量、永不松脫,如果不用了一拉就可拆下、不留痕跡。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天花建議使用廚房系列小號(上圖,摘自3M天貓旗艦店),每個掛鉤承重225克。每塊板的重量÷每個掛鉤的承重=每塊板需要的掛鉤數(shù)量,最好留一些余量。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為了確保永不松脫,務(wù)必按說明書要求粘貼。比如要用紙巾用力擦干凈天花粘貼點,貼上之后要用力按壓30秒。每個點30秒……耗盡內(nèi)功,大拇指酸 麻 痛,真是舍命為Hi-Fi??!

掛繩

如何確保每個掛鉤的吊繩距離都一樣?見下圖:用水泥釘在板上釘孔(各孔距離板材邊緣約12~15cm,孔距:天花約6cm,后墻約10cm),穿繩,綁積木,剪線頭,燒線頭,完工。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兒子說:積木是我支持的,我也有功勞喔,等我長大了也幫爹地搞音響!真是倍感欣慰!

完工吊鉤粘貼24小時后,把吸音板掛上去,完全符合設(shè)計意圖。試聽,果然有效,聲場沉穩(wěn)了,聲音密度感增加了,而且極高頻好像還更清晰了。一期工程順利完工,Yeah!發(fā)個微博自戀一番:

要把吸音板裝到天花上,而且要留空約十公分,如果效果不好還要能拆掉不留痕跡。怎么辦?如何在天花板上進(jìn)行定位?開動腦筋,充分發(fā)揮立體幾何和心靈手巧的優(yōu)勢,用最低的成本推進(jìn)聲學(xué)理論與Hi-Fi影院相結(jié)合的嘗試與實踐。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注:后來發(fā)現(xiàn)用繩子其實挺笨的,不但穿線麻煩,而且時間長了繩子會斷,就會在地板上看到一塊掉下來的吸音板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于是發(fā)掘了“扎線帶”這個好東東,不但穿孔容易,而且定距也簡單,關(guān)鍵是再也不會掉下來了。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二期工程

為什么要分期進(jìn)行?因為這是摸著石頭過河,不知道有沒有效,也不知道會不會吸收過度。Melody方案15~20平米天花2塊、后墻1塊,20~35平米天花4塊、后墻2塊。我的客廳面積是20多平米,但包含飯廳陽臺的聲學(xué)面積40多平米,所以一期工程先試試天花和后墻各2~3塊。雖然板材遠(yuǎn)沒有Melody那么厚,但起碼可以先按相同的尺寸60cm×90cm來算。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實際聽感,后墻掛3塊(上圖)會感覺后環(huán)繞聲音缺失,不能為了吸收左中右聲道的第一反射聲,影響了后環(huán)繞的效果。于是改為2塊,雪豹太郎爆開的龜殼枷鎖,又能清晰地聽到有幾塊飛到身后了。

天花掛了2塊半,完全沒有聲音變悶的感覺,應(yīng)該還可以再多掛些。于是決定上二期工程,不過這絕對不是拍腦袋工程,而是動腦筋工程。二期工程應(yīng)該解決什么問題?應(yīng)該是側(cè)環(huán)繞的第一反射聲,有條件的話,還應(yīng)考慮其他座位的第一反射聲。幾易其稿,最終方案如下: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二期工程完工,客廳和天花并沒有因此變得古靈精怪。為了搞好設(shè)計方案,我連續(xù)好幾天都是邊吃飯邊盯著客廳的天花思考。完工后太太說:別老看那邊了,又不能當(dāng)飯吃,不過確實是挺好看的,兒子馬上說:嗯,好像一部飛船,中間是船頭,兩邊是大炮,跟我砌的積木一樣。我心花怒放,又忍不住多看幾眼。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原來在右環(huán)繞的柜子上掛了一塊吸音板(下圖),本意是想減少玻璃柜門的反射。但完工后感覺不對,聲場怪怪的,于是拆下來,就正常了。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可見,聲學(xué)裝修需要客觀思考與主觀聆聽相結(jié)合,而不能把原理和原則簡單地生搬硬套??赡苓@就是劉漢盛說的:師父領(lǐng)進(jìn)門,修行在個人。

客觀數(shù)據(jù)印證主觀聽感

有人會說,你如此折騰,主觀上也會讓自己傾向于感覺有效,但實際上效果如何,誰知道?就像發(fā)燒友換了音箱線一樣,新買的、貴的,感覺上肯定會比原來的要好,但如果是盲聽,可能連自己都分不清哪條是哪條。

說得好!Hi-Fi影院不能光有感覺沒有標(biāo)準(zhǔn),光有折騰沒有數(shù)據(jù)。吸音工程完工后,我又做了一次Audyssey,逐一對比了每個聲道的頻率響應(yīng)曲線,用客觀數(shù)據(jù)印證了主觀聽感。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首先看左側(cè)環(huán)繞(上圖),黑色線是工程前的頻響曲線,紅色線是工程后的曲線。紅線的波動幅度小于黑線,而且20~800Hz高于黑線,也就是中低頻多了。頻率響應(yīng)曲線是相對曲線,吸收了中高頻,所以相對而言中低頻就多了,使聲場沉穩(wěn),聲音密度感增加。

可能是左側(cè)環(huán)繞的吸音板偏小,而且距離很近,所以主要吸收了800Hz以上的中高頻,曲線的分界點也在800Hz。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再來看左聲道(上圖),20~500Hz高于黑線,也就是說,把吸音板直接掛在天花上,不密閉留空10cm,只要吸音板面積和距離都足夠大,即使沒有密閉空腔的薄板共振,吸收頻率下限還是可以低至500Hz。

①根據(jù)大師培訓(xùn)講義:吸音板的厚度與吸收頻率的下限成正比,2.5cm下限1kHz,5cm下限500Hz,10cm下限250Hz。

②根據(jù)百度百科:聚酯纖維吸音板背后留空越多,對500Hz以下的中頻吸音系數(shù)越高。

③根據(jù)Z先生提醒:吸音板離墻能大幅度提高吸音的效率,但前提是封閉的空間才行。

為什么我留空10cm但不密閉,卻能吸收低至500Hz的頻率呢?思考: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是否因為頻率越高波長越短,還沒穿過吸音板就被直接吸收掉了,而偏長的中低頻一次吸收不完、余下能量穿過吸音板,背后留空既可以增加聲波衰減的距離,又可以經(jīng)墻壁反射、第二次經(jīng)過吸音板再被吸收掉一部分能量。如果是封閉的,效率應(yīng)該會更高,除了薄板共振吸音外,經(jīng)墻壁反射的聲波會被困在密閉空間里,而不會在留空的四周直接“漏”出來。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雖然無法比較離墻封閉和不封閉的差別,但可以確認(rèn)的是,離墻不封閉,無論是吸音效率、還是吸音頻率的平衡度上,都優(yōu)于貼實安裝。再看一次的左聲道頻率曲線圖(上圖),紅線在5kHz以上超越黑線,這也印證了一期工程完工后極高頻更清晰了的感覺。

為什么?極高頻本來就是泛音,聲波極短也極弱,所以如果空間吸音不足、混響時間過長,極高頻就很容易被淹沒在反射過多的中高頻里。在第一反射點吸收中高頻,減少中高頻的反射,極高頻才有機(jī)會“表現(xiàn)自己”,所以就會感覺高音更清晰、更細(xì)膩。

吸收了中高頻,中低頻沉穩(wěn)、厚實、雄壯了,容易理解,但極高頻細(xì)膩了,真是想不到。Hi-Fi令你想不到的事情還多呢,比如開了低音炮,低頻可能比沒開低音炮還少了。也許正是因為有很多的想不到,Hi-Fi才那么迷人!

做了吸音后混響時間有沒有變化?有。做之前兒子如果在客廳大聲尖叫,不但刺耳,高音部分還余音渺渺(廣東話“嗡耳”)。做了之后,雖然刺耳(小孩尖叫哪能不刺耳),但是余音就沒了。關(guān)于混響時間,劉漢盛在《新音響空間十五守則》中早有論述:

殘響時間很難精確計算

既然我們知道要多少殘響時間,但是我們要如何來控制、得到自己所需的殘響時間呢?理論上,殘響時間可藉由公式來計算。最早的殘響計算公式由Sabine推出,后來Eyring又在Sabine的基礎(chǔ)上做修正?;旧线@些公式都要先知道室內(nèi)物體表面材料的表面積、吸音系數(shù)、室內(nèi)總吸音量、室內(nèi)容積等,然后帶入公式計算。問題是,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聲源的指向性、擴(kuò)散性、材料吸音系數(shù)的誤差等),經(jīng)過計算得來的殘響時間往往無法精確。所以,我輩音響迷即使知道怎么計算,也沒有多大用處。

既然殘響時間那么重要,我們卻又無法掌握,到底我們要怎么辦呢?我想,最終只能靠我們自己的耳朵來調(diào)配室內(nèi)各種反射、吸收與擴(kuò)散材料。在此我有幾個原則提供讀者們參考:如果在音響空間內(nèi)講話略感吃力,就是吸音過多;聲音略干,就是殘響時間不夠長;聽起來有鼻音,就是中頻段有音染。如果拍手聲音清脆,就是殘響略長;掌肉聲豐厚,就是聲音飽滿。

雖然做了簡單的天花和后墻吸音,但我家還是以硬調(diào)空間為主,所以吸音不可能過多,講話也不會吃力,聲音不會干、也不會有鼻音。拍手聲音略為偏向清脆,算不上豐厚飽滿。所以,這個空間的聲音特性應(yīng)該屬于陽光型,跟我的白羊座性格完全一致。

三期工程

為了進(jìn)一步降低空間的殘響時間,使拍手的聲音豐厚一些,“抽起條筋”做了三期工程。

將左邊柱子的墻角變成斜面(用吸音板做成三角形立柱,中間填充吸音棉),降低駐波的影響。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將銀幕墻貼滿吸音板。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使用的工具包括T型鋁合金尺,切紙刀,“千刀萬剮”墊板(綠色那塊),3M 320C雙面膠帶(將吸音板貼上墻,不能多用,否則還是會有味道)。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有多余的吸音棉,所以就在天花吸音板上加一層吸音棉(白色)。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Come on, let\\\'s Hi-Fi together!

家庭影院DIY攻略 攻略篇 – 9.6 音箱第一反射點

微信掃一掃關(guān)注此公眾號, 獲取PT站注冊地址! weinxin

NK影音
  • 本文由 發(fā)表于 2017年9月25日 16:54:45
家庭影院DIY攻略 欣賞篇 – 2.5 必不可少 家庭影院DIY攻略

家庭影院DIY攻略 欣賞篇 – 2.5 必不可少

Room Equalizer 房間均衡器,分為模擬、數(shù)字、手動、全自動,無論是哪一種,都必須有一臺!這是家庭影院系統(tǒng)最低系統(tǒng)配置的要求。(摘自中國首次專業(yè)家庭影院大師培訓(xùn)課程講義) 傳統(tǒng)兩聲道立體聲的...
評論  0  訪客  0
匿名

發(fā)表評論

匿名網(wǎng)友 填寫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