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級的分類
后級功放分為電子管(膽機)和晶體管(石機)兩大類,膽機是電壓放大,石機是電流放大,所以兩者的功率不可直接比較,膽機的瓦數(shù)通常只是兩位數(shù),石機則以兩位數(shù)起步,大到以千瓦計算。
膽機聲音甜美柔和,溫暖耐聽,獨特的“膽味”,是老燒的摯愛。下圖是膽機的一代傳奇經(jīng)典麥景圖MC275的50周年復刻紀念版(摘自官網(wǎng))。但膽機體積大、能耗高,而且聲音偏慢,所以極少用于影院。
石機分為甲類(A類)、甲乙類(AB類)、數(shù)字類(D類)三種,各有所長。如果把驅(qū)動喇叭比作船運,音量越大貨物越重,那么甲類是無論貨物輕重,每次都用載重量最大的船去運,永遠都是滿負荷運作,保證100%無失真。
甲乙類則是根據(jù)貨物的輕重,用相應載重量的船運輸,但如果對貨物重量判斷失誤,就會出現(xiàn)失真。數(shù)字類和甲乙類一樣,但會先把貨物抽水壓縮(數(shù)字化),運到目的地再注水放大。
可見,甲類失真最小、聲音最好,但效率最低、價格最高、能耗最高、發(fā)熱量極大。數(shù)字功放則相反,效率最高、價格最低、能耗最低,但失真最大。甲乙類居中,經(jīng)過一眾Hi-End廠家努力多年,今天的甲乙類功放,效果已經(jīng)和甲類不相伯仲了。
數(shù)字功放雖然很容易把功率做大,隨便都是幾百甚至幾千瓦,而且價格不貴,但音質(zhì)比起模擬功放(甲類、甲乙類)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甲類又太貴,而且不環(huán)保,所以選購影院后級,應該在甲乙類里挑大功率+好聲音的。
○ 大功率+好聲音
后級功放負責信號放大,產(chǎn)生足夠大的電流去推動音箱的喇叭單元。
如果把聲音比作沙石,那高頻就是細沙,逐漸變大到瓦礫(中頻),再變大到巨石(低頻)。后級就像一個水泵,要產(chǎn)生足夠大的水流,推動這些細沙、瓦礫和巨石。每一條水流的流量和壓力都要和對應那一塊沙石的體積和重量相匹配,才能確保動作準確不失真。從20Hz到20kHz,即使是以1Hz為單位,也有19,980個石塊,對應19,980條水流!
功率增加一倍,聲壓級只增加3dB,但距離增加一倍,聲壓級就減少6dB。所以空間越大,功率就要越大。但功率大了,撼得動巨石,卻未必能捋得順細沙,可能會讓高頻刺耳、聲音變粗。既要雄壯有力,又要溫柔細膩,當然極其難得,所以大功率 好聲音的功放都很昂貴。
前文“B4.1 音箱攻略”關于沙僧和八戒合力戰(zhàn)勝悟空的原理,同樣適用于后級功放。通常是一路功放推一個音箱,比如立體聲后級是兩路功放推兩個音箱,單聲道后級是一路功放推一個音箱。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發(fā)燒友會把高頻和低頻分開,用兩路后級推一個音箱,也就是Bi-Amp連接法。
Bi-Amp有三個前提,一是功放支持分音輸出,二是有足夠多的后級,三是音箱有雙線分音接頭。推薦給舒適版和精英版的安橋功放和維真五號均符合上述條件,可以通過Bi-Amp連接,彌補功率的不足,實現(xiàn)更好的效果。
安橋5010和5501標稱功率是每聲道280W,還不夠強勁嗎?
○ 功率之迷
不同功放品牌標示的功率,未必可比,比如下表:
注:NAD M25是原來推薦給精英版的七聲道后級,詳見后文“B5.7 NAD:平民貴族”。
光看數(shù)值,舒適版安橋5010的280W,比豪華版麥景圖MC207的200W還大。其實是標準不同,日系功放采用JEITA日本標準,歐美功放采用FTC美國標準。按FTC標準,安橋5010只有145W。以下是兩種標準的差異:
- 阻抗差異。功放負載的阻抗越小,輸出的功率越大。JEITA按6Ω測試,F(xiàn)TC按8Ω測試,同一臺功放,JEITA測出的功率肯定大于FTC。NAD M25標示功率≥160W,意思是8Ω時至少有160W,如果是4Ω就不止160W。麥景圖因為有輸出變壓器的秘技,所以無論阻抗多少,輸出功率都一樣。
- 信號差異。JEITA的測試信號是1kHz,F(xiàn)TC是全頻率20Hz~20kHz。只驅(qū)動1kHz所需要的功率,當然小于驅(qū)動20~20kHz,所以同樣的功放,JEITA測出的功率肯定高于FTC。
- 失真差異。測試時允許的失真度(THD總諧波失真)越小,對功放的要求越高。安橋0.05%,NAD≤0.03%,麥景圖0.005%,看失真率就知道夠不夠Hi-Fi,是不是Hi-End。
- 負載差異。麥景圖和NAD都是同時驅(qū)動7個聲道測得的功率值,而安橋只是驅(qū)動單聲道,負載越小,功率越大,數(shù)字越好看。
- 時間差異。麥景圖和NAD標示的是“連續(xù)平均功率輸出Continuous Average Power Output”,而不是“動態(tài)功率Dynamic Power”。瞬間動態(tài)功率遠遠大于連續(xù)輸出功率,所以很多消費類音響產(chǎn)品,都以動態(tài)功率(如PMPO)來標榜自己的“超大”功率。
可見,歐美系的麥景圖和NAD的功率具有可比性,但日系的安橋就不可比了。
其實,根據(jù)功放的耗電量,可以大概判斷其實際功率。麥景圖MC207在220V的電流需求是7.5安培,耗電量=220V×7.5A=1650W,扣除變壓器效率等,每聲道實際功率≈1650W×90%÷7聲道=212W,與標稱的200W吻合。
以上摘自安橋5010說明書的產(chǎn)品規(guī)格:“所有聲道的輸出功率:(北美)8Ω驅(qū)動2聲道,20Hz~20kHz,THD≤0.05%,連續(xù)平均功率輸出≥145W(FTC標準)”。
5010的耗電量是1160W,每聲道實際功率≈1160W×90%÷7聲道=149W,與標稱的145W相符。旗艦合并機都達不到大師培訓講義至少150W的要求,其它型號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舒適版也得上旗艦,不用客氣,也不要猶豫。
注:精英版純后級5501的FTC功率是150W,測試條件與5010相同。
本文出自謝勁宇的《家庭影院DIY攻略》微信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關注此公眾號,
獲取PT站注冊地址!